1484-1488

贝亚齐德二世库利耶,是一个以医疗为主要功能的库利耶。虽然已经已经改造成博物馆,但并没什么参观者。门口乘凉的大爷很热情,我们用互不相通的语言,进行了艰难的沟通。此刻才发现,神情和动作才是通用的语言。
入口是一个厚重但极其简单的立方体,也是一个基本单元。整个建筑群,从清真寺到宿舍,这是唯一的建筑语言。清真寺的宽度,只有庭院一半大,相比其他清真寺,看起来更加简洁。四个巨大帆拱,在深色壁画的掩饰下,显得非常扁平,魔术般地完成了方形到圆形,垂直到水平地转换。
清真寺两侧为塔班(Tabhane)。塔班是一种附属于清真寺的“旅舍”,为旅行者或病人提供免费临时住宿。简单的九宫格,形成了三个层次的空间:入口与中庭,三个开放的台地;四个私密的独立房间。台地兼具空间划分与防潮的功能。抬升部分的侧墙下方有一排低矮的小壁龛,应该是鞋龛。这种Build-In的小服务空间,伸手可及,又不占通道,让脱鞋这个行为也变得有仪式感。
西侧的疗愈中心(darüşşifa)与医学院(Madrasa)围合出一个小的入口院子。从院子进入疗愈中心的入口偏离了轴线。进来之后,是一个不规则的院子。穿过第二个门洞,是一个尺度更小的院子,这时候就能听到中庭喷泉的水声了。和塔班一样,六边形的平面也由三个层次构成:入口与中庭,五个开放的台地;六个私密的诊室。
医学院是,一个简单的方形廊院。廊子几乎和房间等宽,在那个前功能主义时代,这是一种更永恒的形式。一米厚的墙体,不仅容纳了壁炉、壁龛、房间般的窗户,也让角部房间有了直接向大通廊开门的可能。厚度不仅是结构上的冗余产物,也是空间品质的一个重要来源。放弃厚度,是现代建筑的一大损失。
在屋顶,每个单元的壁炉烟囱和采光亭,伸了出来。和清真寺宣礼塔的塔尖一样,覆上了铅版。他们就像众星拱月一样,围护着所依傍的圣所。
贝亚齐德二世医疗建筑群(Beyazit II Medical Complex)是奥斯曼帝国时期最重要的医疗和宗教建筑群之一,位于土耳其埃迪尔内(Edirne)。它是贝亚齐德二世(Bayezid II)统治时期的重要建筑成就,体现了奥斯曼帝国在医学、宗教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先进理念。
- 建造时间:1484年春,37岁的奥斯曼帝国苏丹贝亚齐德二世在前往巴尔干半岛的途中,下令在埃迪尔内建造贝亚齐德医疗建筑群。建筑群于1488年完成。
建筑布局与功能
- 整体布局:建筑群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形成一个不规则的U形。清真寺及其庭院位于中心,面向街道。清真寺的平面为正方形,宽度为庭院宽度(50米)的一半。
- 清真寺:清真寺的穹顶高耸,入口处的穹顶通过一个大型中央轮毂悬挂三层油灯,所有灯具通过一条链条悬挂在穹顶中心。清真寺两侧是两个方形的塔班(tabhane,临时住所),每个塔班有九个穹顶,四角房间通过中央庭院的拱门相连。这种布局与中亚的建筑概念有一定联系。
- 塔班(Tabhane):塔班是为德鲁维希(dervish)教团成员提供的临时住所。贝亚齐德二世本人具有神秘主义倾向,他被描述为一个热爱简单、和平和隐退的人。15世纪,德鲁维希教团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塔班可能是为他们提供的临时居所。
- 餐厅与厨房:清真寺东侧有两座建筑,分别作为餐厅和厨房,为建筑群内的居民和病人提供食物。
- 医院:医院位于建筑群西侧,是一个六边形结构,有自己的小庭院和前庭。六边形的中心有一个喷泉,用于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医院内部可能有音乐家演奏,或者病人可以在六边形主拱门尽头的长地毯沙发上休息。医院的主拱门形成了一个舞台,供病人休息和康复。
建筑特点
- 宗教与社会功能结合:贝亚齐德医疗建筑群不仅是一个宗教中心,还结合了医疗、教育和社会福利功能。这种多功能的建筑群体现了奥斯曼帝国对社会福利和公共健康的重视。
- 装饰艺术:建筑群内部装饰精美,使用了大量的瓷砖和大理石,体现了奥斯曼建筑的艺术成就。
- 城市规划:建筑群与城市空间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设计不仅满足了宗教和公共活动的需要,还促进了城市的社会和文化发展。
现状
如今,贝亚齐德医疗建筑群是奥斯曼帝国建筑和医学成就的重要见证。虽然部分建筑已经改建为博物馆,但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和功能仍然清晰可见。它不仅是奥斯曼帝国医学和建筑成就的象征,也是人类医学史上的重要遗产。
[…] 埃迪尔内的西北郊区,与主城区隔河相望的,是贝亚齐德二世医疗建筑群。1484年春,奥斯曼帝国苏丹贝亚齐德二世在前往巴尔干半岛的途中,下令建造该建筑群。这种“多功能福利综合体”是奥斯曼帝国的伟大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