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马亚大清真寺 Umayyad Great Mosque

  • 公元706年
  • 叙利亚大马士革
倭马亚大清真寺平面图
C. 唤礼塔
D. 圣徒圣约翰墓
E. 倭马亚王朝主入口
F. 最初的入口(罗马人修建的朱庇特神庙)
H. 宝库/藏经楼
I. 净洗池
J. 钟室

大马士革这种多重柱列的大殿可能与西方侧廊式建筑有所联系,却体现出与古典时代和早期基督教完全不同的建筑空间概念:空间不再是被实体包裹住的,静态的、形态清晰的体量,而是可以向四周流动、融合,甚至是出人意料地游离于人的视线之外。在基督教巴西利卡中,3~5条廊道沿长向排列着,形成几条方向清晰、彼此独立的隧道式空间,并且满足礼拜仪式的各种功能要求。但在多柱式清真寺里廊道在水平向上的延展导致了完全不同的效果:空间通过无数的柱间空隙流动到视线之外的模糊领域,仿佛昭示着伊斯兰信仰的特性。甚至是米哈拉布也效果独特,虽然它的形状源于罗马和早期基督教的半圆后殿,但穆斯林使用它的方式是一种本质上非西方化的隐喻方式。罗马一基督教传统的半圆后殿为明确的实体提供形式,框架:它曾包围着罗马法庭,也曾容纳主教和其他神职人员的座席;有时是圣坛所在地;它的方向是内向的,朝向前方的中殿或者是高圣坛。但伊斯兰的米哈拉布却是一个隐喻象征,它为祈祷者指示了方向(麦加天房),一个远在清真寺之外的地方。它是建筑内部的一部分,但总是空荡荡的,它指向外部,作为个符号提醒人们真主在伊斯兰教中“独一至大”的地位,尽管罗马建筑对伊斯兰建筑有一些形式上的影响,但是它集中于仪式的本质属性与伊斯兰信仰非等级化的特征并不相符。此外基督教建筑对礼拜功能的强调——仪式进程以及为大众聚集提供场所——也与伊斯兰宗教建筑没有多少联系。它们的清真寺建立在集体祈祷和朝向麦加这两个理念之上,并且被用作社团中心。更接近于伊斯兰理想的是更具“神秘”气息的东方基督教建筑。早在公元6世纪,拜占庭建筑就已经通过精细的空间效果以及消除重量感的颜色与光线脱离了早期基督教巴西利卡以仪式为核心的功能主义。穆斯林建筑师吸取了拜占庭建筑中最符合他们宗教超验特色的效果,并且把它们发展到了极致。

马文·特拉亨伯格 Marvin Trachtenberg

从奥马亚的最早期建筑开始,穆斯林建造者们就吸收了罗马,更主要是拜占庭穹隆构造的形态与标志性。在罗马原型中,穹隆用于创造一个内部的泡状空间,定义一个体量。对于穆斯林来说,穹隆在儿何构成、装饰以及标志性上面的潜能导向一种精彩的创造性,它完全是伊斯兰特色的,与罗马人截然不同。绝大多数的伊斯兰穹隆(圆顶清真寺总是一个例外)像拜占庭建筑一样,在方形平面而非圆形平面上升起,因此方形平面的角部需要用内角拱或者是拜占庭人发明并广泛使用的穹隅来填补。这种抽象设计的复杂性,再加上它装饰丰富的表面,将观察者的注意力从结构支撑问题上转移开,真正引人关注的是形状与图样之间耀眼的、旋转的多层构造。

马文·特拉亨伯格 Marvin Trachtenberg

相关内容

    […] Inner Shrine 圣索菲亚大教堂图源:《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From Form to Place 》 倭马亚大清真寺平面图 杉の家 Cedar House/吉村理 Tadashi Yoshimura 图源:Jutakutokus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