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曼·赫茨伯格 Herman Hertzberger

  • 1958年,毕业于代尔夫特科技大学。
  • 20世纪60年代他曾与荷兰结构主义建筑大师 阿尔多·范·艾克 Aldo Van Eyck(1918-1999) 等人共同编辑《论坛》(Forum)杂志。
  • 1970-1999年,在代尔夫特科技大学执教29年。
  • 1991年,出版《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
  • 2001年,出版《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

作品

Z:1960年代激进文化对你有何影响?
H:我的方法较少是政治性的,而更多关于人类学
Z:就我们所知,有几个荷兰结构主义来说是灵感来源的设计:威尼斯医院、理查医学研究楼、日本新陈代谢派的作品。你个人认为哪一个是影响最大的?
H:现在应该要把关注结构配置的方法和结构性的思考区分开。它们可能初看上去很相像,但实际彼此相反。如果我曾受到过什么影响的话,肯定是日本新陈代谢派和康,而不是佩特·布罗姆。
Z:阿尔多·范·艾克的理论产生自一种反现代主义的观点。作为范·艾克最早的追随者和合作者之一,你看起来持相反的观点。你认为这是你和范·艾克之间不一致的地方吗?你怎么解读它?
H:你是对的。我在对他的力量保持尊敬的同时慢慢脱离了他,去找我自己的路,我对新的影响持开放的态度,而不是仅仅强调地方这一概念,我认为空间和地方是一个辩证的平衡的两极

赫尔曼·赫茨伯格, 朱亦民. (2005). 短长书:给赫尔曼·赫茨伯格的10个问题. 世界建筑(7).

结构主义+人类学

方格网体系就像一只根据极其简单原则操作的大手——它设置总体的规划,但是当它到了每一块基地的具体设计阶段时,就变得更富灵活性(Flexible)。

简单来说,当由各个部分共同决定整体,或当以一种相同的逻辑从整体形成各部分时,所产生的统一性可以称为建筑秩序。

赫曼·赫茨伯格-建筑学教程

纯哲学层面的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也有其局限性。在它的“语言”体系中忽视了“话语”——个体的真实存在和个性,把有个性的人看成社会结构体的一个单位,从而把人的因素排除在研究范畴之外。但是,赫兹伯格的设计理念鲜明地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特质,修正了正统结构主义的只注重结构,不注重个体的局限陛,所以我们可以称赫茨伯格的建筑理念为“结构人本主义”。

李冬冬, & 汪永平. (2006). 赫曼·赫兹伯格的结构主义思想. 华中建筑,24(8), 13-15.

学校建筑

林鑫. (2012). 赫曼·赫兹伯格的学校设计理念及作品分析.

朱亦民. (2006). 贝尔拉格学院——从蒙台梭利乐园到校园. 世界建筑(10), 126-127.


相关内容

    […] 赫兹伯格,1962 […]

    […] 赫曼·赫茨伯格 Herman Hertzberger AWhouse | © 版权说明 | 湘ICP备2020023106号-2 目录 […]

    […] 重要的是,正如赫尔曼·赫兹伯格曾经指出过的,拱形铁肋在建筑体量的端部转了一个90°弯,它将建筑空间统一起来,同时又避免给人们造成整个图书馆建筑的结构仅仅是两排平行拱架的错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