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 Texture

一般认为,砖石砌筑墙体表面的装饰来源于早期的泥造墙壁上划刻图案的做法,泥造墙壁的建造本意显然不是为了用于装饰,但泥造墙壁平坦且没有窗户的表面特别适合于雕刻浮雕和刻写象形文字,这是一种教化大众的方式,中世纪教堂内的雕刻和彩绘玻璃窗也是类似的做法。

阿蒙神庙的墙壁、柱身和横梁上布满 了雕刻文字和彩色浮雕,记载了那些曾为这座壮观神庙作出过贡献的王室人物的名字和功绩,并且颂扬了神庙内供奉的神灵。在这些古老的雕刻之中,可以看出几个世纪之后的基督教堂建筑的一些萌芽。基督教堂的彩色马赛克、壁画和彩色玻璃窗以及记录圣经历史和圣人生活的浮雕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雏形。

弗莱彻建筑史 Banister Fletcher’s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同一种材质,可以有一千种不同的处理可能。这就是我所喜爱做的工作,而我做得越久,我越觉得它神乎其神……在一座建筑中可以作不同材料的组合,而可以肯定的是,你会发现有些材料相差太远,以至于不能起反应;另一方面,有些材料放在一起太接近,因而会毁掉这些材料。

彼得·卒母托 Peter Zumthor

不同肌理组合

❶ 抽象/具象
选择带有质感的白色涂料,。它可以让人联想到石灰、石英砂、石膏、钛白粉,甚至骨头、牙齿或乳液,仿佛能触摸到材料的“灵魂”。
❷ 边界要清晰
不同才来不要混成一片。可以留出缝隙,或者让形成一定的厚度,让两种材质的边界清晰可见。这种对比感,会让构成更有层次。
❸ 图底关系要明确
一个当底,另一个尽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块。比如,水泥是背景,白色涂料就可以像马列维奇的构成一样,简洁而有力。
❹ 最重要的:陌生化处理
弱化建筑里常见的柱子、墙体、门窗、屋顶等元素,更不要有“框架+填充墙”的感觉。异化,让构成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