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斯哥艺术学院 Glasgow School of Art

早在1967年,当我还是一个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求学的建筑系学生时,我的历史建筑教授赫尔曼·庞特进行过一场关于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和查尔斯·罗纳·麦金托什建筑的讲座。讲座面对大约200名学生,时长为一小时。这是非常令人难忘的一个小时,庞特教授在这场特殊的讲座中传达出的激情和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庞特教授构思了独特的现代建筑历史和理论的教学思路。他的课程为期一年,教学内容从伯鲁乃列斯基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窿顶开始,之后是申克尔的柏林项目以及路易斯·沙利文在芝加哥的建筑,最后以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作品结尾。我记得庞特教授的陈述非常精彩,我们从不怀疑这就是现代建筑的真实历史,一个勒·柯布西耶并没有出现的一个叙述。麦金托什的建筑,特别是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建筑,自那天起便在我对于建筑的无限热情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斯蒂芬·霍尔 设计方案的丰富性来自不同大小房间的并置和序列,以及各种不同光线的协调。来自相互交错、顺坡而下的剖面。还来自楼梯、走廊、展示空间的处理方式,好像它们属于一个连续的空间体量。 采用由木头或金属板条构成的透明格子为母题,正如某种光亮的盒子安放在一个琢磨好的石头支座中。窗、墙、烟囱、钢托架以及其他功能要素都直截了当地得到处理:关注于物件本身,而不为装饰分心。诗意产生于强烈的对比并置,以及实体与虚空、体量与平面的紧密交织。 《 20世纪世界建筑史 》...

莫勒住宅 Villa Moller

虽然在1927年路斯住在巴黎,在他去维也纳的一次旅行中,他受纺织商人汉斯·莫勒的委托,在他在奥地利首都拥有的一块地块上设计了房子。路斯接受来这个委托,并以他们“协作”的方式工作,而他的助手之一兹拉特科·诺伊曼(Zlatko Neumann)则接受在巴黎的方案设计,另一名前学生雅克·格罗格(Jacques Groag)在维也纳驻场。 平面图 Raumplan分析图 典型的园林手法莫过于莫勒宅通往主空间的楼梯转弯处,那里几面片墙面让行进路线进一步迂回,透过墙上大大小小的洞口上望,可以瞥见女主人沙龙向屋顶反射的一抹蓝色,空间的信息就这样层层叠叠地透露过来,让人在想象中建构并非现实的高远所在。 《截取造化一爿山——阿道夫·路斯住宅设计的空间复杂性问题》

拉维莱特公园 Parc de la Villette

析“理”,在中国过去不是没有,可惜没有接下去。主客体互动,主客体的结构都接触到了,但是,没有达到科学化的水平。这方面必须向西方学习,补上一课。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西方的理性主义缺乏直觉整体把握事物的一面,同时也缺乏对自然的“情”。如La Villette公园设计本应是自然和人工物的结合,自然在公园设计中变成几个叠合片中的一片,但设计者却还生怕人掉在自然中丢失自己,因此打上方格,在交点摆上红色雕塑。这样能够“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吗? 冯纪忠 Feng Chi Chuny 为了处理这项计划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又要掌握整个错综复杂的基地,楚弥在公园里放进几个层层铺设的建筑系统,每个系统都在公园设计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丰岛美术馆 Teshima Art Museum

只有光线的空间 因此,“有没有从整体上来讲更为一体化的呢?”,我就是从抱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构思的。 我希望能把这种空间保持在除了艺术品以外只有光线的状态。打一个比方来说的话就是来塑造一个像是无限远的空间那样的,在进去的一瞬间,就不知道空间形状的一种感觉。 西泽立卫 Nishizawa Ryue 空间的物质感/建造的统一体 混凝土既可以用于广场的地面,也可用于道路,防波堤以及建筑。在某种意义上,是最自然的,而且也可以在没有接缝的情况下做成最大的面积。是可以有三维空间扩展性的构造。而且也属于“建造=外观”处理,具备了无以比拟的单纯性建造,从各种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是除了混凝土做不到的。...

维罗纳古堡博物馆 Castelvecchio Museum

钢筋混凝土、钢和玻璃通过消除结构和开口之间的决定关系,扩展了建筑词汇。空间边界不再必然对应于承载结构。空间和立面被“解放”,并提供了一种新的动态的可能性。玻璃墙,带型窗,角窗,引入了一个新的空间维度,有意识地被现代主义运动所利用。 卡洛·斯卡帕的维罗纳古堡博物馆的开口经过精心研究和区别对待,显示出这个20世纪的“发明”是如何反过来应用于一座老建筑的改造。斯卡帕充分利用了非常丰富的手段,使每个开口的类型和处理适应特定的情况,但是,没有失去整体的连贯性。 Reinforced concrete, steel and glass have...

金贝尔美术馆 Kimbell Art Museum

似拱非拱 我的脑海中充满了罗马人的伟大思想,拱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即使我不用,它也总在那里随时准备着。拱似乎是最好的。我意识到,光必须来自一个最高点,最好在它的顶点。拱顶并不高,不是庄严肃然,而是与人的身体相称,我想到了家的氛围。” Louis I. Kahn: Complete Work 1935-1974...

埃克塞特图书馆 Exeter Library

没有入口 入口作为一个符号,通常需要通过异化来体现它的存在感,既是一种邀请,也是一种拒绝。从外部看,这是一个没有入口的建筑,或者说没有正面的建筑,吸引你靠近的不是突出而诱人的形式,而是柱列后的阴影。这也是一个四周都是入口的建筑。 自我指涉 中庭成为了建筑的名片。它不具象,好像什么都不是,也不抽象,它的氛围很容易被感知,但它只指向它自己 。几何完型具有突显自我的能力,中庭的大圆洞是自我指涉的符号,免去了建筑师造物的原罪。如同谎言悖论,建筑师说他设计的建筑不是他设计的。 我对我的作品最温暖的感觉是当我可以创造一些东西,一些我觉得属于建筑而不属于我的东西。 The warmest...

瑞士学生公寓 Swiss Pavilion

在楼梯最初的六个踏面之后是像走道一样的平台—它使实际上的楼梯后退了—提供了个空间,从这里你能越过墙头看到公共起居室,同时也被人看见。这使得所有上上下下楼梯的人都能被看到,而为处在起居室里的人们提供某种程度的私密性,避开进人大厅的人们的视线。 《 赫曼·赫茨伯格-建筑学教程 》

阿姆斯特丹孤儿院 Amsterdam Orphanage

如果一座房子要成为一座真正的房子,它就必须像一座小城市;如果一座城市要成为一座真正的城市,它就必须像一座大房子。 1962年,《通往构型原则之路》 , 阿尔多·凡·艾克 Aldo Van Eyck 范艾克让许多“地方(places)的轮廓既完整分明,又互相重叠。在这栋建筑里,范·艾克所关心的是对立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正是所谓的“双重现象”(twin...

入口 Entrance

早期的半穴居,所设门道雨篷可避免雨雪对内部空间的侵袭,同时弥补居寝暴露的缺陷,从而使内部空间较为隐蔽、安全。进一步,入口内用木骨泥墙所形成的小“门厅”,完善了门前这个缓冲空间,反映了空间组织观念的启蒙。这时,这个小“门厅”己具有暂存杂物的实用功能。实际上,这个独立空间正是“堂”的萌芽,它向纵深发展,即形成后世的“明间”,隔墙左右形成“次间”,是为“一明两暗”的形式,这一空间往横向发展,则分隔室内为前后两部,于是形成“前堂后室”的格局,由此可以设想“一明两暗”和“前堂后室”是同源的。 杨鸿勋 Yang Hongxun 门槛的不对称性。门槛提供了越过界限的可能,从一个空间通向另一个空间。人们可能会认为,进与出,只是调转了方向。然而,这两个方向是不对等的。人们设计的往往是入口,而不是出口。 皮耶·冯麦斯 Pierre von Me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