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价格 商砼:400~500元/m³ 材料容重 24 kN/m³ 25 kN/m³(RC) 导热系数/热阻...
水泥+柚木 Studio Mumbai
教堂的地面沿丘顶本来的地势向着主祭台的方向倾斜。地面的铺砌通过在板条间现场浇筑水泥来实现,其划分以模度为依据。局部地面,尤其是内外祭台下方的平台以及祭台本身,采用了美丽的白色勃艮第石材。 柯布西耶全集 第6卷 朗香教堂 首层地面选用黑色的马德拉斯石材,根据柯布在他所有的石材铺地中采用的新方法,以模度为指导进行铺砌。这使承建者可以毫无浪费地实现无与伦比的和谐华美。在艾哈迈达巴德,这种方法还应用于肖特汉别墅、棉纺织协会总部和博物馆。同样,在昌迪加尔,政府广场上所有建筑的铺地都采用了这一方法,到时候会再次提到。这种铺地被誉为“理想铺地”。 柯布西耶全集 第6卷 萨拉巴伊住宅...
为什么风格派要引入色彩? 平整无质感的白色几何构成美吗? 抽象是为了展示特定的具象吗?如果没有的话,他会一直在等待吗? 具象并不是直接模仿,那其中也蕴涵着抽象吗? 任何期望解决抽象空间之谜的人,都会勾画出空虚的轮廓,并称之为空间。 任何期望遇见抽象之人的人,都将和自己的回声谈话,并称之为对话。 阿尔多·凡·艾克 Aldo...
抽象与移情 Abstraktion und Einfühlung
威廉·沃林格 Wilhelm Worringer. (2010/1907). 抽象与抽象与移情 Abstraktion und Einfühlung....
王大闳 Wang Dahong 1953年
密斯·凡·德·罗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929年 真人尺度的雕像矗立在角落里,作为惟一的一个有机体,从矩形的饰面板中凸显出来。它伫立于一个小水池的平台上,以矮墙为背景,这个雕塑池可以通过一条狭窄的走廊到达,但如果没有雕塑作为视点,这条走廊将会引到一个无意义的虚空角落。...
绿色建筑是经济和政治问题 绿色建筑某些细枝末节或许可取,但总体上特别在意识形态上是非常值得怀疑的。我们要把自发地追求节约,利用建筑手段改善通风、采光、保温条件,尊重环境的建筑与特定的绿色建筑区分开,前者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建筑实践并不是新鲜事,后者则是近年出现的,呈现高度组织化且具有鲜明的现代资本主义特征。绿色建筑的基础是认证,认证将技术和知识转化为一种对行业发展的强力控制。围绕着认证建立起各种资格门槛、技术体系、认证流程、资质培训、文件编制、宣传推广等制度和活动,它们彼此关联形成一张笼罩行业的大网。与这张企图笼罩行业的绿色建筑之网不同,个别建筑师自愿追求节制谦逊、和谐共生的建筑,所以这些建筑师们就不要自作多情地硬往上凑了。 以LEED为例,它是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reen Building Council,USGBC)制定的,系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美国绿色建筑协会表面上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实则是美国材料设备生产商、建筑公司、建筑师事务所、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组成的集合体,他们的利益都和绿色建筑紧密结合在一起。“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技术,一流企业做标准”,制定LEED标准为USGBC的成员们创造了一个崭新而庞大的市场。 悖论往往是窥视意识形态奥秘的缝隙所在。为什么超高层建筑能获得LEED认证呢?作为地标的超高层建筑往往服务于最顶级的资本和势力,这些机构现在不但要处于经济金字塔的顶端,也要处于道德金字塔的顶端。他们既想要超高层建筑的奢华傲娇,又想有绿色建筑的道德节操。齐泽克在《先是悲剧,然后变成闹剧》中提到消费与道德相融合的当代资本主义形式:文化资本主义。他认为过去资本主义只是逐利,现在却把逐利和道德结合起来,一边逐利一边践行道德,同时也让消费者在掏腰包的时候获得道德感的抚慰。 绿色建筑弱化了人的主体性 绿色建筑在意识形态上还通过把人类想象为必须倍加呵护的弱者(胆小、羸弱、敏感等)来创造商机——兜售大量机电设备(空调、电梯等)创造利润。这种意识形态导致人类日益虚弱,愈来愈依赖科技和消费。比如LEED很强调环境舒适性概念,这就为生意埋下了伏笔。高舒适性要求严格调控环境的温湿度、洁净度,不可避免地依赖机电设备并导致大量能耗。...
追求自我意识与欲望 黑格尔认为人总是在追求自我意识。但人并不是从内在认识自我,而是从别人的承认中获得自我意识,所以人必须是社会性的,因为人的欲望必须通过他人才能满足。拉康继承了这一观点提出镜像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结构使人只能借助“镜子”来认识自己,错把虚妄的镜像等同于自己。住宅也可以是主体获得自我意识的一面镜子。主体将其对自我的想象投射在住宅的每一个角落。用物的堆积来填补自我的空洞。 当下普通住宅中也出现两种与自我意识/欲望的表述,一个是物品的展示场(图3)。另–个特点幻想的空间。而这两种空间气质在客厅这一核心空间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客厅本来是与住宅中会客或家庭成员之间交流的空间,但在当下现实生活中家庭较少出现这些情景,客厅只是象征性的与他者相遇的空间,所以客厅只是主人在自我分裂的想象中,向外界展示自我形象的空间,是一种虚拟的会客场所。虽是虚拟,主人却是认真地用物品装扮出-个关于自我的面孔。在面积紧张的普通户型里客厅是最宽绰的空间,因为中国人最爱面子,客厅就是这面子。由于主人的自我形象是由物品表述的,所以客厅的布局更像一个家庭博物馆,堆积着各种家庭收藏品:字画、仿古董、一家中最贵的家具和电器等等。中国家庭中的物并不是追求统一的风格,而是以混搭呈现一种物的富饶。住户们的美学观似乎与西方现代主义那种洁癖美学截然相反,他们并不关心户内物品之间的关系也不关心它们与空间之间的关系,而是在乎每一件物品本身是否够档次.物品无序地堆积构成了主体感受自己的成功和幸福的方式。 客厅的另一个空间主题就是幻想。国内普通住宅客厅形状必须方正主要是为了保证有两面平行相对的墙壁,一面墙是电视和音响(有时候这面墙直接被装修为电视墙),另一面墙是长沙发。电视与沙发构成了一个剧场的原型,各种综艺节目、肥皂剧、电影DVD等影视作品构成的梦幻体验就是家庭休闲生活的主要内容。电视节目的想象力替代了主体的想象力,主体只要被动参与就可以沉迷于幻想之中。各种电视节目是被精心操控和设计的,主体只能被动地观赏或参与,遥控器提供成一种虚假的选择性,在各种无可选择中进行选择,它为主体不断丧失的选择性的最后残余。 住宅的室内即是主体理想自我的投射,一个虚幻的镜像空间,也是主体自我催眠的场所,主人在住宅中寻找和塑造自我,沉溺于虚幻的想象之中。户型设计不可避免要遭遇这种虚幻的想象,但是是让居者继续在想象中沉醉还是引导他们看破这种想象,面对生活的真实?建筑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空间心理治疗师用空间引导居者走出虚弱的妄想。 风水与精神分析 风水对于现代人来说似乎不可理喻。但根据精神分析的观念,人的意识只是心理世界的冰山一角,更庞大复杂的心理内容在水平面以下,我们意识不到,这就是无意识。无意识虽不被我们意识到,却在冥冥之中决定着我们的意识和行为。...
目前国内建筑学界关于普通住宅户型研究大多有冰冷的科学主义倾向。这种科学主义大致包括机械论、功能论和经济论三类:机械论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础,将人体视作某种机械,观察其形状、运动轨迹等,以此建立起住宅空间形态、尺度和门窗等构件或家具的设计法则;功能论是以功能主义逻辑,将家庭多样化的生活抽象为使用功能指导户内功能分区和排布。经济论是以经济性为原则强调空间的使用效率。以上三种逻辑既是经典的现代主义建筑逻辑,也是计划经济时代住宅分配逻辑的延续。这些户型研究关注的是如何以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生产住宅安置劳动者并满足劳动者自身再生产的需求。近年这类科学主义研究也衍生出一些新的方向:一类是强化了住宅的安全性、无障碍等方面的要求的精细化设计研究;另一类是强调了工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比如住宅产业化研发,绿色科技应用等等。 如今还出现了-一个趋势,就是房地产界基于策划和销售目的而做的户型研究逐渐代替了建筑学的住宅研究,许多媒体上楼市评论板块已经事实上承担了住宅户型研究的功能。但是,地产商关注的是住宅的卖相,即作为商品形式的住宅的交换价值,而非传统建筑学关注的是住宅的使用价值。所以地产营销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悬置了住宅的使用价值,要么片面强调住宅的得房率、赠送面积等经济指标,要么过于重视住宅作为商品的符号价值。这些都使住宅内的实际生活随之被扭曲,住宅变成投资品或者样板房化,生活的内容被掏空。 冯果川,意义的生产
中国当下的建筑理论和批评津津乐道的往往是崇高的建筑。所谓“崇高”是指这些建筑设计所追求的是一种脱离人们日常生活的超越性的价值。崇高的建筑有“大”“小”两类,“大”是立意宏大同时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和地标建筑,表现的是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小”的则是立意小规模也小的精品建筑,体现的是明星建筑师个体的专业趣味和精神世界。作为崇高建筑学的一体两面,“大”建筑自上而下构建国族认同,“小”建筑自下而上展开个体的文化身份寻根之旅。今年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恰好揭示了“大”与“小”内在的一致性(既是精英个人化的实践又是国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和先锋文化的合流。 建筑理论和批评对建筑实践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崇高建筑学近年占据学术话语主流,但是从数量上看崇高的建筑在我国每年2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中所占比例只是九牛一毛。崇高的建筑学话语超凡脱俗的同时又自我封闭,所以崇高建筑学的话语垄断导致真正关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大规模建筑实践以及相关研究被压抑和边缘化,所以,笔者建议突破藩篱,在崇高建筑学之外构想针对中国当下日常生活中普通建筑的理论。 城市普通住宅作为最司空见惯的建筑类型或可作为思考普通建筑的一个突破口。因为这是精英的建筑师不屑踏足,即便偶尔为之也难有突破的领域;也是被普通建筑师认为是乏味枯燥,聊以糊口的工作。带有无奈情绪的建筑师设计出的住宅自然缺乏生机和新意,难以为普通人提供够好的生活空间。所以关注日常建筑就让我们从这最乏味处开始…… 冯果川,意义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