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 Yale Center for British Art

如果说金贝尔美术馆是以框架结构实现了“拱”的形式与秩序,那么耶鲁英国艺术中心则是以框架结构实现了“墙承重”的秩序。 墙与柱︱分离还是区分 柱与墙代表着结构与围护,结构与围护的分离是柯布西耶“自由平面”与“自由立面”的基础。但康并没有把它当做现代建筑的教条,在耶鲁英国艺术中心,结构与围护被明确区分,却没有分离。 根本没有像现代这样的东西,因为属于建筑的所有东西都存在于建筑中,并且有它自己的力量。 路易斯.I.康:在建筑的王国中. 墙与柱︱非自由平面 无论建筑的外部还是内部,柱子与平板构成的“Dom-ino”体系清晰可见,按照柯布西耶的逻辑,平面与立面可以因此变得自由。但对于路易斯康来说,无形的墙依然在那,结构秩序形成的“房间”正是建筑核心,墙体被严格的布置在“结构条带”之内。 梅隆艺术中心被设想成6m×6m房间,有些房间连在一起。在没有分隔的地方,柱子间隔是6m×6m的。柱子是一种房间秩序的来源,通过它们产生房间的感觉,即使没有分隔,柱子是告诉你墙在哪。...

埃克塞特图书馆 Exeter Library

没有入口 入口作为一个符号,通常需要通过异化来体现它的存在感,既是一种邀请,也是一种拒绝。从外部看,这是一个没有入口的建筑,或者说没有正面的建筑,吸引你靠近的不是突出而诱人的形式,而是柱列后的阴影。这也是一个四周都是入口的建筑。 自我指涉 中庭成为了建筑的名片。它不具象,好像什么都不是,也不抽象,它的氛围很容易被感知,但它只指向它自己 。几何完型具有突显自我的能力,中庭的大圆洞是自我指涉的符号,免去了建筑师造物的原罪。如同谎言悖论,建筑师说他设计的建筑不是他设计的。 我对我的作品最温暖的感觉是当我可以创造一些东西,一些我觉得属于建筑而不属于我的东西。 The warmest...

孟加拉国达卡综合体 Bangladesh National Capital

从抽象到具体 根本没有像现代这样的东西,因为属于建筑的所有东西都存在于建筑中,并且有它自己的力量。 试图与贬值的符号世界决裂, 背离具象世界, 探究抽象空间自足秩序,这一度让现代建筑运动陷入窘境。尽管路易斯康不认可“现代主义”这一命题,但他也不可避免的遭遇了“现代主义”的危机。 和柯布西耶一样,路易斯康也是以极端抽象的语汇为起点,然后用物质性的手段对抽象形式进行修正。不同的是,柯布西耶是使用曲线和粗糙质感来反映了作为物质和肉体的人存在,路易斯康则是使用具有原始意义的“秩序原型”和具体的建构来修正抽象对具体的排斥。 从具体到抽象 附属的住宅和医院,立面都采用了砖砌拱形成了大圆洞,抽象的圆洞被建造的物质性拉到了可感知的具体。议会大楼的混凝土洞口似乎又是在模仿砖砌圆形洞口的逻辑,这也符合混凝土可塑性的特征。但是,看似清晰的建构,并没有完全追随材料性能或者结构效率的逻辑。最终这种具体性又被剥离,建筑变得不可读,就如康所说的“废墟”,什么都没有。...

瑞士学生公寓 Swiss Pavilion

在楼梯最初的六个踏面之后是像走道一样的平台—它使实际上的楼梯后退了—提供了个空间,从这里你能越过墙头看到公共起居室,同时也被人看见。这使得所有上上下下楼梯的人都能被看到,而为处在起居室里的人们提供某种程度的私密性,避开进人大厅的人们的视线。 《 赫曼·赫茨伯格-建筑学教程 》

尺寸 Dimensions

天门至二丈(6.6m)则太阔矣……天井横阔一丈(3.3m)则直阔四五尺(1.2m)乃宜也……然唯厅小而丈一二丈五六(3.6m~5m)乃验也,若厅至丈八九及二丈(6m)外,则厅阔矣…… 《宅法全书》[明]黄一凤 公制 英制 市制 1 INCH =...

阿姆斯特丹孤儿院 Amsterdam Orphanage

如果一座房子要成为一座真正的房子,它就必须像一座小城市;如果一座城市要成为一座真正的城市,它就必须像一座大房子。 1962年,《通往构型原则之路》 , 阿尔多·凡·艾克 Aldo Van Eyck 范艾克让许多“地方(places)的轮廓既完整分明,又互相重叠。在这栋建筑里,范·艾克所关心的是对立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正是所谓的“双重现象”(twin...

柯布西耶 阿尔及利亚

你可以称这一结构为“支承体”(勒·柯布西埃自己称之为“超级结构”),而且很显然,它应该作为公路的一部分同时建造,并且由国家建造:设计图显示了勒·柯布西埃纸上的构想,具有最大的想像的时变性、在1930年这一建筑学上现代运动和功能主义发端的日子里,这绝对是革命性的。尽管就如一些后来的评论者所评价的,勒·柯布西埃对于交通多少有一点幼稚的观念。但是这是有史以来最非同寻常的眼光,这种眼光甚至在今天,仍然激发了许多建筑师,只是他们当中有些人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勒·柯布西埃为阿尔及尔所作的设计是打开我们思路的钥匙。更明确地说,本设计的建议是在巨型结构的基础上,为个体占有者提供了一个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或按照“他们自己的”的意图,建造自己的住宅的机会。事实上共有的结构仅表明每一个住宅单元的空间界限,同时,这些住宅单元共同决定了整体的外观。这样一个“超级结构”在公共的层次上,为个体居住者提供了自由创造的条件。这些设计图,是勒·柯布西埃所画的最具有号召力的草图,它显示了丰富多变的设计和建造方法能够和谐的共存。正是这巨型结构不仅使这种变化成为可能,而且能比任何天才的建筑师所做的更使这一综合体成为 无限丰富的整体。但这还不是全部,这张图显示,在这一结构中,它的各部分越千变万化,它作为一个整体的质量就越高。因此,混乱和秩序的的确确互相需要。这张图还显示了一些“风车”式的住宅,这是一种流行的住宅类型,它出现在人们对于自己居住的住宅设计和建造无发言权的体系中,在勒·柯布西埃的图中,这些住宅相对于围绕它们充满活力的住宅来说,并没有占据主要的位置,它们似乎仅仪是过去的日子的令人好奇的遗迹。但是这种类型的大规模住宅区,是我们一再面临的现实,而这正是我们而对的最基本问题。如今的人们似乎对表现自己的活方式毫无主张,而世界各地的人们始终在建造他们需要的房子,使用他们自己的工具,吃他们自己的那种食物。 因此,没有理由可以假设,个人对形式的表达能力与个人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如果看起来我们不具备这种能力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合理地假设,今天建筑学的重要性是由一种严重的社会关系的制约所造成的表面上看起来,与我们的工业发展状况相一致的大规模住宅区,因统治我们社会的单文化机制而取得了支配性的地位。但在这种状况下,一个建筑师至少能提供一个想像的轮廓,以便把人们从麻木不仁中唤醒。 支承体与人:大规模住宅区的终结,1961年/N.J.哈布拉肯The Bearers and the...

毛坯与装修:光辉城市的余晖

王澍带着一种怀旧的情绪去批判当代生活,试图去通过建筑设计来增强了邻里之间的交流。这无疑是天真的,尽管他宣称自己并不属于这个时代。 能够调项目做的明星建筑师大多把高层住宅排除在视野之外,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是逃避。 城市开发模式、土地政策、住宅金融属性、居住观念、规划与建筑法规 政府、开发商、建筑师、业主,我们无法归咎于任何一方,这也许是当下最合理的产物。 需要的是一个产业化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向人们提供更大的自由度来选择自己的居住方式。 住宅作为一个商品,它从属与市场机制,意味它会向着最最符合市场的进化。

入口 Entrance

早期的半穴居,所设门道雨篷可避免雨雪对内部空间的侵袭,同时弥补居寝暴露的缺陷,从而使内部空间较为隐蔽、安全。进一步,入口内用木骨泥墙所形成的小“门厅”,完善了门前这个缓冲空间,反映了空间组织观念的启蒙。这时,这个小“门厅”己具有暂存杂物的实用功能。实际上,这个独立空间正是“堂”的萌芽,它向纵深发展,即形成后世的“明间”,隔墙左右形成“次间”,是为“一明两暗”的形式,这一空间往横向发展,则分隔室内为前后两部,于是形成“前堂后室”的格局,由此可以设想“一明两暗”和“前堂后室”是同源的。 杨鸿勋 Yang Hongxun 门槛的不对称性。门槛提供了越过界限的可能,从一个空间通向另一个空间。人们可能会认为,进与出,只是调转了方向。然而,这两个方向是不对等的。人们设计的往往是入口,而不是出口。 皮耶·冯麦斯 Pierre von Meiss...

阿尔多·凡·艾克 Aldo Van Eyck

1918-1999 凡·艾克是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成员,也是 Team 10的创始成员。 空间没有给人以任何余地和时间,即使是一瞬间。人被排除在外了。 为了将他“包括进来” —— 帮助他回家——他必须被收集到它们的含义中(人是主体,也是建筑的客体)。...

阿波罗学校 Apollo School

1980-1983 和而不同 两所学校又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基地条件的不同以及随之产生的教室开窗朝向的不同,而且还因为两个学校所在社区的基本方针的不同,这两所学校建筑之间也存在一些重要的区别。 每一座建筑成果表现为同一根源产生不同的变体。结构原则大约可以分为20点,根据它们被表达的方式可以归纳为:内-外;框架系统或普遍地采用砖、窗台、钢构件;正常的或加大的尺寸;十字交叉梁或ㄒ字交叉梁等。 所有的因素都由某种同一体系的方式相联系,而这是出自在设计每一点与其他点的相互关系的阶段时的考虑,以致每一步骤都与前一步骤相关联。 赫曼·赫茨伯格 Herman Hertzberger...

圆厅别墅 Villa Rotonda

环境与建筑 特别独特的是,它以完全对称的布局设置四个完全相同的敞廊的方式。的确,这里不存在正面、背面或侧面,建筑的所有立面都完全相同,至少当你从外面看它的时候是这样。 进人室内,情况就不太相同了。你可以想像依一天中时间的不同或季节的不同选择在哪一个敞廊小坐,而这是十分令人重视的,虽然四个面完全相同,但每一个面提供全然不同的体验。不仅仅阳光对于每一面有不同的作用,景观也全然不同,一面是通往这座墅的林阴道,一面是花园,一面是属于别墅的农田,最后一面是远山的景色。 因而,正是靠所处的城市环境,这座别墅表现出它最具特色的个性。从外部你可以考察它的整体,但也正是在室内,丰富多变的空间感受得到充分的体验。所以,单单从外面看这幢建筑还不够,只有当你也能够从内部向外看它的环境,对它的真正特质才能得到充分理解。 赫曼·赫茨伯格 Herman Hertzberger 上学时学习帕拉弟奥的圆厅别墅平面(画),觉得对称没什么意思,哪知道我去现场看,特别震撼。看平面不知道这个房子在山头上,它是“全景”的,四面景观是不一样的,所以转一圈好像看电影一样。建筑空间形式四面是一样的,但转一圈每个方向上看出去都不一样。 张永和...

赫曼·赫茨伯格 Herman Hertzberger

1958年,毕业于代尔夫特科技大学。 20世纪60年代他曾与荷兰结构主义建筑大师 阿尔多·范·艾克 Aldo Van Eyck(1918-1999) 等人共同编辑《论坛》(Forum)杂志。 1970-1999年,在代尔夫特科技大学执教2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