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图雷特修道院 Convent of La Tourette

自上而下 · 随遇而安 这块基地是如此易变、含糊、倾斜和流动。我想,我不会把它底层放在地面上,相反,我们要把它抬得高高的,沿着建筑的屋顶线,让它和地平线融合在一起。 因此,我们用水平的屋顶线作为出发点,让它通达地面的方式随遇而安。 1960年10月,勒柯布西耶接受多明我会修士的采访 设计是以顶层的100间修士宿舍为起点,基于修士宿舍的尺寸定义出一个柱网。不像密斯的高度“强迫症”,柯布西耶能够容忍功能与感性的介入对均质结构的破坏,甚至是有意为之,就如同柯布西耶自己所说——“随遇而安”。“随遇而安” 的态度让柯布西耶很轻松的解决了功能、形制、结构上的各种矛盾。...

张永和,自行车宅

自行车进入中国大概在1870年。20世纪80年代中国自行车的数量、骑车的人数都达到了高峰:据说全国当时拥有5亿辆自行车,北京有80%的人骑车。于是中国有了 “自行车王国”之称。这个应该不仅意味着中国拥有大量的自行车,也反映了中国人对自行车的使用方式有其独到之处:在安东尼奥尼《中国》这部电影中,有个骑在自行车上打太极拳的镜 头,记录了这件现代交通工具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融合的时刻;更常见的是在一辆自行车上载一家四口人,夫妻俩带两个孩子,或驮超大量货物,体现出一种国人擅长的对有限资源巧妙利用的智慧,构成了一种自行车上的生活方式。中国也出现了自己著名的自行车品牌:飞鸽,永久,凤凰。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曾说:让每家都拥有一辆飞鸽。自行车代表了生活水平。 从设计上说,真正有中国特色的自行车是红旗牌加重:加重自行车代表了有中国特色的自行车的出现,其特征是双梁、粗辐条、前叉和货架配备保险杠,等等。它的设计满足了一辆车可以载多人或者大量物品的需要。 中国建筑由于自行车而改变的最早案例很可能是紫禁城:末代皇帝溥仪在1909到1912年间得到他的第一辆自行车,为了能在皇宫里,即他的家中,不受阻碍地骑车,于是下令把传统的中国髙门槛中间都切开 一个缺口。动作虽然不算大,但意义不小:自行车骑人住宅了。 不幸的是,过去30年中,中国自行车的数 量有所下降,而骑车的人数更是大幅度减...

形式操作 Form Operation

康德 西方形式主义发轫于19世纪,将康德哲学中“无目的地合乎目的”作为艺术品的审美判断,从而将附着在形式之上的题材、风格、意义等目的性内容剥离。 沃尔夫林 1915,沃尔夫林用五对相关联的概念(线描与涂绘、表面与纵深、开放与封闭、多样性与统一性、绝对清晰与相对清晰),对 16世纪文艺复兴盛期与17 世纪巴洛克绘画进行形式比较分析,试图为浩瀚无边的美术史研究建构一种逻辑分析框架,而不纠结于不同时期艺术作品题材背后的时代意义。 鲁道夫·维特科威尔 作为沃尔夫林学生的鲁道夫...

为什么一张都不像

主啊,是时候了。 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催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建筑是一个协作的过程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当结果驱动过程时,我们只会回到我们已经去过的地方。如果过程驱动结果,我们可能不知道我们要去哪里,但我们知道我们想要去那里。 Bruce Mau, An Incomplete Manifesto for Growth...

误读王澍︱语言和符号游戏

建筑与语言 从王澍对罗兰·巴特的频繁引用,可以发现,这个远离媒体的建筑师,其实精通语言和符号游戏。 建筑与语言:空间诗语 事实上,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即是理论性的技术问题。它是在建筑上表达心灵冲动与把握世界的道路。 王澍,《死屋手记· 空间诗语结构》论文说明 “空间诗语结构”是王澍硕士论文的副标题。这意味着论文设定了一个前提:假定建筑和诗是相通的。因此就可以用语言的方式去思考建筑。论文想要解决的问题很清楚:就是寻找建筑设计的方法。这种“方法”并不是指像库哈斯或者BIG那样基于功能和图解的设计的“套路”,王澍认为“套路”并不能产生“诗意的形式”。论文第一部分思想手记,有点像记流水账,王澍通过对各种主义的解读与批判,试图从中探索出问题的答案,最后,王澍并没有得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并把操作方法的不可得归结于语言的不可信任。 走向荒诞...

小型建筑材料及建筑系统分析

整体确实是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独立而且总是相互联系的 。 Axel Vervoordt 西澳大学建筑、景观与视觉艺术学院 ARCT203O Unit Coordinator:...

拉罗歇别墅 Maison La Roche

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1923-1924 平面看上去似乎挺别扭,那是因为粗暴的规范强迫且严格地限定了基地的使用:非建设用地的限制,建筑高度的限制,古树保护的限制。而且,基地朝北,太阳还在住宅的背面。得设法从另一侧寻找阳光。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严苛条件给方案带来痛苦的折磨,但一个想法却始终萦绕于心:一栋住宅应当成为一座宫殿。 《勒·柯布西耶全集》01卷 1910-1929 这两个住宅联立在同一个基础上,回答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问题:其一,供一个有孩子的家庭居住,设有很多小房间,提供所有对一个家庭的机制有益的服务。另一个,属于一个单身汉,一位热衷于艺术的现代绘画收藏家。于是,这第二个住宅将因此如同一场建筑的散步。进人一建筑的表演随即在眼前展开;沿着一条流线,场景相继呈现,充满了丰富的变化;这是与阳光的游戏,一涌而人的光,照亮了墙,生成了影。门窗的洞口框定室外远景,在那里重新找到了建筑的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