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J:去斯里兰卡之前,你对巴瓦和斯里兰卡有哪些了解? KSH:决定去斯里兰卡之前,我对巴瓦本人和他的作品,了解都非常少。有方推出巴瓦的建筑考察后,我才知道有巴瓦这个建筑师。后来翻过巴瓦全集那本书,也没有太多印象。 巴瓦在建筑史上的存在感好像很弱哎?在学校的时候,或者之前看的建筑史相关的书,巴瓦很少被提到。巴瓦出生在1919年,我们可以看看同时代的亚洲建筑师还有哪些?中国的,冯纪忠(设计方塔园那个建筑师)。日本的,丹下健三(就是上期讲的前川国男的徒弟)。我们可以把他们比较一下,因为他们面临的是类似的问题,就是在自己的国家探索现代建筑的设计,同时得考虑自己国家的文化、气候、工业化水平,这些因素。 巴瓦和冯纪忠的求学经历有些类似,就是都在欧洲学建筑,然后再回到自己国家。冯纪忠在奥地利维也纳上学,1941年毕业。巴瓦是在英国,1957年才毕业,因为他开始是学法律的,但他对成为一个律师没什么兴趣,然后才去学的建筑。 冯纪忠,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没有留下太多作品。但近些年好像被重新发现了,比如王澍带着学生去做何陋轩的研究,然后还做了展览。 同时代的亚洲建筑师还有日本的丹下健三。丹下健三,他就是上期讲的前川国男的学生,他好像比较有存在感? BWJ:(说点啥) 所以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建筑师的传承还是很重要的。...
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面临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德绍市政府委托包豪斯的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设计并建造了德绍-特尔滕住宅区。 建筑特点 历史变迁 历史意义 德绍-特尔滕住宅区不仅是包豪斯在建筑领域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它展示了工业化生产方法在住宅建设中的应用,并为解决社会住房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如今,德绍-特尔滕住宅区仍然是研究包豪斯建筑和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