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以外的一切

石上純也 Junya Ishigami

“新建筑 · 住宅特集 Jutakutokushu 433 什么是家 202205

关于房子

为了对房子进行系统的描述,你必须具备世界上无数的生活,文化,历史和观念的建筑专业知识。然而,即使不是建筑专家,大多数人一生中也会认真考虑一次房子的问题。从很久以前开始就是这样吧。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关于家的思考可能是原始的,非常朴素的智力活动之一。

关系

房子是“建筑智慧的集合”,也是“以外行的朴素来思考”。这两个好像不一样,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当然最初是从原始的外行思维的朴素的试错开始的吧。它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积累、程式化,作为建筑的智慧而系统化。它还在不断更新,并延续至今。无论是施工效率,还是房屋功能都将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关于房子原初、朴素思考的外行性,就不再是仅凭这一点就能成立的了。因为在每个人心中,都渗透着作为家的常识。他把由建筑知识的积累而成的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住宅形象作为常识,在此基础上,他开始从作为一个外行的朴素的角度来想象自己的房子。也就是说,在思考房子时,外行的质朴是以建筑智慧为前提的。我认为,这并不是专门针对现代住宅的事情,而是在建造房屋这一活动社会化的时候才变成这样的。在房子这种建筑中,建筑的智慧和外行的朴素是错综复杂的。

舍弃

建筑的智慧是外行朴素的前提。我觉得这件事限制了生活富裕的幅度。能不能大胆地考虑一下,抛弃一次建筑的智慧,在外行的质朴中,重新找回建筑的智慧?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思考房子、设计房子、施工房子、继续住在那里,这些就会无缝地可逆地无方向性地连续。也就是说,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回到设计,有时会边住边重新审视设计和施工。在每个阶段都在建造房子。当然,与现有的以建筑智能为基础的方法相比,效率和功能性都较差。但是,比起把高效率和高功能性作为绝对条件来看待房子,我认为某种绕远路和不便会给生活带来丰富,并扩大其范围。只有这样,对房子的“外行朴素”和“建筑智慧”才能以彼此对等的关系共存。

不是房子

继续盖房子。用这个观点思考房子时,产生了一个悖论性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住的不是房子。无论在设计的过程中、施工的过程中、还是居住的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房子这个全貌都是无处不在的。要说为什么,那是因为我们经常会不断地想着还没见过的房子,不断地建造它。在不断制造的过程中,它是一个还没有成为家的东西。所以,我们住的不是房子。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住在房子之外的所有地方。

事实上,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所有人同时认为是家的房子。至少,别人家不是自己家。正因为如此,即使最终以平等的关系为目标,推导出主观价值观的外行性应该是开始思考房子的第一个顺序,而不是建筑智慧,建筑智慧是客观事实的集合。但是一般来说,在考虑自己的家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常识的客观的家的印象所包含的内侧的世界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自己的家的形象在大家认为的家的形象的内部(建筑的智慧包含着外行性),基于此,所有人认为是家的一部分可能成为自己的家,这与事实不符。所以,当我们问“家是什么”时,必须以消除这种分歧为目标。

运动

为此,一次舍弃前面所述的建筑智能是一种方法。那就是要把“家”的社会一般观念一次解构。由此,我们居住的不再是“家”,同时,“家”之外的一切都被赋予了居住的自由。“外行的质朴”不再以既有的“建筑的智慧”为前提,而是拥有了大度的丰富。“外行的质朴”将成为催生新“建筑智慧”的广阔大地。此时“以外行的朴素来思考房子”,就相当于问“什么是房子”。整个“建筑智慧”总是被怀疑的对象。反过来说,“素人的质朴”也体现了知性。建筑知性和外行性成为互相刺激的运动体。

房子以外的一切

住在客厅里。住在餐厅大厅里。住在餐馆柜台。住在卧室里。住在客房里。住在厨房里。住在浴室里。住在新建的房子里。住在古屋。住在酒窖里。住在岩石里。住在山谷里。住在山洞里。住在不是建筑物的东西里。住在不是这里的地方。可以住在这一切。大厅变成学习室。山谷是大门。厨房变成花园。洞穴变成客厅。客厅变成餐厅。成为孩子家人居住的地方。成为孙子居住的地方。成为儿孙餐厅。为了住,开窗。安装管道。通电。我可以住所有不是房子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要把这个地方作为自己的家来居住。房子之外的一切都可以居住,这种价值观是“外行的朴素”与“建筑的智慧”平等共存的状态。不以建筑智慧为前提的外行朴素中产生了建筑智慧,并蕴藏着重新构建的可能性。

梦想

在为某个人创造居住场所的时候,考虑房子以外的全部居住,进行设计是怎么回事呢?虽然这些只是单纯的例子,但是试着注意以下事项。

  • 建筑师必须具有提前放弃建筑智慧的大胆性
  • 图纸和构想虽然偏离,但必须具备在不同的地方实现的可能性
  • 必须是经得起任何变化的柔软而坚韧的结构4必须从一开始就包含古老的东西
  • 必须是受人喜爱的东西

这5个不是独立的项目,而是相互关系的一个目标。第一个项目正如前面所述。建筑师本身作为一个外行,与某种居住者在同一个田野里构思建筑,并将其实现。在与居住者一起获得建筑智能的同时,在共享这些智能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构筑新智能的尝试的可能性。为了引出这样的状况,在施工过程和居住过程中,为了能够偏离原本的意图而前进,计划本身需要具备缓慢的发散性。从而促进发现,根据情况不断地改变建筑本身。正因为如此,结构体需要坚韧,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有些损坏也能成立的柔软性和安全系数是必要的。结果是,在反复试验中前进或返回前进,所以做出来的东西不是闪闪发光的新东西,而是已经包含了很多历史的陈旧的东西。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开始居住、持续居住、持续建造、持续改变,我想正是对这样的房子才会产生爱恋。这与作为建筑家的我自身作为一个人,对家这个遥不可及的幻想充满了梦想息息相关。

正因为达不到,所以家才会一直是家,我们才会一直住在家以外的所有地方。


相关内容

    […] 石上純也 Junya Ishiga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