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地 Pavement

方砖铺地,间隔用竖砖嵌缝,既是为了加强方向感和有利于埋置暗线,而且所有柱基落在缝中,不致破损方砖,又好似群柱穿透三层,而把它们扣住了。

冯纪忠 Feng Chi Chuny

金贝尔美术馆 Kimbell Art Museum铺地

就像康在以往的建筑中所作的那样,这种从形式空间组构到结构与空间的区分秩序在地面上通过材质的区分进一步彰显。

  • 首先,亭子单元的柱子内侧顶点围合的100×20尺 ,即上述的“a”的区域的地面被铺上了康所喜欢的温润的橡木地板;
  • 柱与柱相对的2尺宽的结构条带,即上述的“c”区域上铺装的是条形的石灰华大理石; 顺其长边的南北向。
  • 亭子与亭子长边之间6尺宽“间隔条带”,即上述的 “b”区域是由近似方形的石灰华大理石砖块按错缝拼接的方式拼贴而成的,顺东西向的。

另外,建筑中两柱间的几乎所有外墙均被设计成了复合的空心墙体。为了将墙的内外界面与柱拽平,这样一来墙体厚度就变成了惊人的、与柱同宽的2尺(约60厘米)。唯一的例外是南北两组拱顶最西侧的敞廊内侧围合采光井那片墙体的内侧界面,正因为这里几乎是常人无法触及的区域,康才放弃了对这一内部界面的苛求。

长边“间隔条带”的100×6尺范围(上述的“b”区域)内,6尺的宽度区域由两块砖拼成,因而每块砖的宽度是3尺,而100尺的长向上有30个分格,那么,每块砖的长度就是10/3尺,即40寸,由此可见,每块砖并非严整的方形;接下来,康根据这片区域的分格,对“结构条带”(上述的“c”区域)上的石灰华铺块分格做了设计,其原则是与前者沿长边错缝,且为了彰显“条带”特征,每块的长度被定为前者的两倍,即80寸,但这种局部的对位模式和长度节奏与100尺的总体长度问存在着矛盾,因而康在这一条带端头和中间的3个节点上通过4块60寸长的砖块加以过渡和衔接(图4一l 17)。然而,即便是这一“拼凑”的划分也未能如一地贯穿在所有结构条带的地面划分上,西侧三个敞廊内“结构条带”的地面划分就采用了一种根据其内圈铺地框格划分(在长度上将“100″尺5等分的方式)进行划分的策略。

不仅如此,在建筑内部,“间隔条带”和“结构条带”的这种统一的铺装划分方式也被其他元素的介入所打断,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贯穿在建筑中的三个庭院,笔者将以北侧片区的那个最大的庭院(图4—119)为例来阐释这种局部的自成一体。这个庭院是由四面通透的玻璃界面与室内分隔的,它的平面形状是边长36尺的见方,这是由庭院在东西向上的跨度所决定的,为了在这一跨度上与“亭子”的建构完美契合,它横跨了一个亭子和它两侧的间隔条带,终止于间隔条带外侧结构条带的边沿,这是玻璃界面最合理的契入点,因为上部刚好是一个拱顶的边梁。而庭院南北向的跨度只是意图将庭院平面做成方形的结果而已,在这一方向上,庭院的宏观定位顺理成章地采用了与亭子之间中心对位的方式。在地面铺装上,“间隔条带”和“结构条带”上的石灰华材质自然地穿越了庭院,但是它们沿南北向分格的长度却被庭院的存在所打破,在这里,康选择了以庭院的几何尺寸为主导去组织地面铺装的划分,庭院内36尺长的结构条带被均分成4段,每段长9尺,而间隔条带在同一长度区间被分成了12段,每段长3尺,两者原本的长度节奏被彻底打破。

事实上,几乎建筑中所有的地面铺装都有其特异的划分生成原则,宏观和中观层面的井格秩序为地面的每一区域“画地为牢”,形成一个类似棋盘的网格,不同的材质和分格的铺地像填空一样被填入这些格子,它们各自为政,时而牵连时而冲突,进行着一系列的“非完形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