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 Han Chang’an

在世纪之交,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统治的地区比罗马帝国还大。汉朝抛弃了秦始皇的专制主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平衡的治国哲学,尽管他们坚持秦统一、中央集权的思想。武帝(公元前141-86年)在朝鲜建立了新的指挥官,他在公元前101年征服了费尔干纳和邻近地区,使中国控制了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贸易路线,这是通往西方的门户。作为丝绸和青铜的回报,中国得到了葡萄酒、香料、羊毛织物、葡萄、石榴、芝麻、蚕豆和紫花苜蓿。在汉朝时期,诗歌、文学和哲学繁荣起来,司马迁(公元前145-80年)所著的《史记》(史记)为后来政府资助的史学树立了标准。

公元100年,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开始繁荣起来,几乎每个月都有商队到达洛阳。国际外交交往变得普遍,包括公元166年与安敦皇帝(罗马皇帝马库斯·奥勒留·安东尼的中文名字)的交往。到了公元3世纪,纸在中国被广泛使用,取代了竹子、木头和丝绸。纸在7世纪被出口到韩国和日本,然后在12世纪通过中亚和阿拉伯的中间人被出口到欧洲。公元132年,水钟、日晷、天文仪器甚至地震仪的存在,都证明了汉人的技术和科学水平。汉朝领土的北部是匈奴,匈奴建立了一个帝国(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93年),其疆域一直延伸到今天的蒙古。匈奴是另一个游牧民族鲜卑的一部分。

到了公元3世纪,这些被中国人称为“野蛮人”的邦联在建立丝绸之路东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对汉人的世界观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他们在传统的领土控制的西端建立了他们的新首都长安。公元前200年左右,汉人为了迁入这个城市,强行将数千个军事贵族家族迁居到这个地区。其目的有两方面:首先,它让所有潜在的竞争对手都能接近这位新皇帝;其次,它使皇帝能够集中精力保卫首都免受附近匈奴的入侵。这种令人惊讶的地理联系的断裂也是创造一个人造的——甚至可以说是普遍的和神圣的帝国文化的第一步。遗址就在城南的咸阳,当时被毁的是秦朝的旧宫城。汉朝甚至以秦朝的行乐宫为核心,乐观地将其改名为长乐宫。这座新城市有十二扇门,形状不规则,这与它坐落在河边以及某些占星术的需要有关。大约一半的城市被巨大的宫殿填满,这些宫殿由两层楼高的过道连接起来,街道上架起了桥梁。连接宫殿的通道使皇帝可以在看不见的宫殿之间走动。随着城市的发展,东边出现了一个郊区。在长乐宫的西边,建造了未央宫,有一个巨大的礼堂。(未央一词的意思是“维护法律的尊严”)因为皇帝都住在那里,所以这座建筑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像秦朝的宫殿一样,这些巨大的汉朝宫殿也是用木头围绕着坚实的泥土建造的。汉人还在城市西部的尚林公园建造了一座大型宫殿建筑群,旁边还有一个人工湖——昆明湖。这座湖象征着世界上的海洋,湖的中心有一座鲸鱼雕像。汉朝巨大的木结构建筑几乎没有幸存下来。然而,放置在皇家陵墓中的随葬品往往包含了供来世使用的结构模型。这些模型展示了多层木结构的瞭望塔,角楼墩和上层通常比下层小,导致剖面呈锥形。在每一层,广泛的悬挑屋顶和阳台由精心设计的支架和支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