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an Holgate. The Art in Structural Design: An Introduction and Sourcebook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1986.
- Alois Riegl, Tr. E. Kain. Stilfragen. Problems of style, Princeton, 1992.
- Atelier Bow-Wow. Bow-Wow from POST BUBBLE CITY. 东京: INAX出版, 2006.
- Atelier Bow-Wow. The Architectures of Atelier Bow-Wow: Behaviorology. NewYork: Rizzoli,2010.
- Banister Flight Fletcher.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on the Comparative Method. London: Nabu Press,2011.
- Beatriz Colomina. Privacy and Publicity: Modern Architecture As Mass Media, Adolf Loos and Le Corbusier. NewYork: The MIT Press, 1994.
- Domino Galileo Galilei, Henry Crew, Alfonso de Salvio: Two New Sciences. 1933.
- Eduardo Torroja. Philosophy of Structures[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7.
- Forrest Wilson. Structure: The Essence of Architecture[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1982.
- Geoffrey Scott. The Architecture of Humanism New edition edition. New York. Architectural Press.1980.
- George L. Hersey. Pythagorean Palaces—Magic and Architecture in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6.
- Heinrich Wölfflin, Marie Donald Mackie Hottinger. Principles of Art History: the Problem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yle in Later Art. Dover Publications, 1932.
- Jean Baudrillard. Simulacres et simulations. Débats, 1981.
- John Summerson. The Classical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 NewYork: The MIT Press, 1966.
- Jürg Conzett, Mohsen Mostafavi, Bruno Reichlin. Structure as Space[M]. London: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2006.
- Max Dvorak. Kunstgeschichte als Geistesgeschichte. R. Piper, 1924.
- Peter Collins. Changing Idea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1750-1950.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1998.
- Lon R. Shelby. The Geometrical Knowledge of Mediaeval Master Masons, Speculum Vol.47 No.3, 1972.
- Rudolf Wittkower. Architectural Principles in the Age of
- Humanism. W. W. Norton & Company, 1971.
- 林中杰.丹下健三与新陈代谢运动 日本现代城市乌托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1.05.
- 陈以一.世界建筑结构设计精品选·日本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 傅金华.日本抗震结构 · 隔震结构的设计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09.
- 王静.日本现代空间与材料表现.南京:东南大学音像出版社,2005.
- 张毅捷.中日楼阁式木塔比较研究.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 武云霞.60—90年代日本建筑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研究[D].东南大学,1995.
- 姚亚雄.建筑创作与结构形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0.
- 程云杉.从支撑系统到建筑体系——面向结构一体的案例研究[D].东南大学,2010.
- 钱晶晶.从生活方式角度解析日本住宅空间[D].东南大学,2008.
- 张杨.日本近现代建筑发展演变的脉络关系浅析[D].北京大学,2012.
- 何永超,邓长根,曾康康等.日本高层建筑基础隔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J].工业建筑,2002,32(5):29-31.
- 牛盛楠,马剑,杨现国,等.“以柔克刚”——谈汶川震后对日本建筑结构抗震新技术的借鉴[J].新建筑,2008,(4):109-111.
- 杨杰.日本建筑抗震技术及其启示[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7(2):45-47.
- 沈麒,杨沈.中日建筑抗震规范抗震设计比较[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34(4):102-106.
- 楼旦丰,杨彦鑫.浅谈日本抗震建筑设计的要素[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6):19-20.
- 吴农,巩新枝,王军,等.日本大城市建筑物地震灾害模拟技术[J].新建筑,2009,(2):107-111.
- 李志民,周岷,李曙婷,等.日本中小学校建筑抗震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09,(3):23-25.
- 霍维捷.日本建筑结构抗震技术现状[J].上海建设科技,2005,(6):17-19.
- 王国光.重建福祉——日本中小学校的防灾与灾后重建启示[J].南方建筑,2008,(6):23-25.
- 林晨.日本木结构独立住宅的建造及其人性化特点[J].华中建筑,2012,(5):29-33.
- 包慕萍.英雄主义和幕后导演日本建筑师与东京奥林匹克及其后的都市创造[J].时代建筑,2008,(4):34-40.
- 黄居正,吴国平.建构与生成——战后日本现代建筑的演变[J].新建筑,2011,(2):76-88.
- 许懋彦,邹晓霞.由三个问题浅议20世纪90年代日本建筑现象[J].城市建筑,2005,(4):20-23.
- 单琳琳,刘松茯.日本现代建筑民族根生性的意蕴表达[J].华中建筑,2012,(7):36-39.
- 许政.日本建筑的现代化及其借鉴[C].2009世界建筑
- 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9:439-443.
- 张扬.试析日本当代建筑之表现[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29(4):97-100.
- 肖艳萍.向日本学什么? ——关于日本建筑考察的思考[J].建筑技艺,2011,(5):246-247.
- 吴家琛.中国古代建筑对日本建筑的影响[J].世界家苑,2011,(1):46,86.
- 顾晶,杨茂川.日本建筑继承传统意象手法浅析与启示. 山西建筑,2009,35(20):14-15.
- 薛晔.战后二十年间的日本现代建筑及其美学特征.2007国际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论文集:387-391.
- 杨畅.日本建筑作品中的本土文化反映.山西建筑,2012,38(30):39-40.
- 杨一帆.近代日本建筑师对“日本式”建筑的早期探索及其社会背景.全国第八次建筑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346-348.
- 叶晓健.日本高层居住建筑发展中体现社会以及技术问题的变迁.住区,2012,(3).
- 柳肃.日本的神社建筑及其文化特征.中外建筑,2002.
- 何柯.从模仿到回归——论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五个阶段.建筑与文化,2010.
- 李湘洲.国外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与现状(一)—日本的住宅工业化.中国住宅设施,2005.
- 马国馨.丹下健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 郑时龄,薛密.黑川纪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 王建国,张彤.安藤忠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 [英] 爱德华·露西—史密斯.艺术词典.殷企平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 [美] 安德鲁·查尔森.建筑中的结构思维: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设计手册.李凯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 [英] 安格斯·J·麦克唐纳.结构与建筑.陈治业等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 [英] 彼得·沃森.20世纪思想史.朱进东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 [英] 比尔·阿迪斯.创造力和创新:结构工程师对设计的贡献.高立人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 [日] 柄谷行人.作为隐喻的建筑.应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 [法] 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吴士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 [古希腊] 柏拉图.蒂迈欧篇.谢文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陈洁萍.场地书写.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 布正伟.现代建筑的结构构思与设计技巧.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 [日] 川端康成.我在美丽的日本.叶渭渠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 [日] 川口卫,阿部优,松谷宥彦,等.建筑结构的奥秘——力的传递与形式.王小盾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 戴航,高燕.梁构·建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 [英] E. H. 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林夕等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 [英] E. H.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 [美] 富勒·摩尔.结构系统概论.赵梦琳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 [美] 戴维·P.比林顿.塔和桥:结构工程的新艺术.钟吉秀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
- 樊振和.建筑结构体系及选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 葛鹏仁.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年.
- [德] 戈特弗里德·森佩尔.建筑四要素.罗德胤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 [美] H. H. 阿森纳.绘画·雕塑·建筑 西方现代艺术史.邹德侬等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 [日] 黑川纪章.新共生思想.覃力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 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 [德]海诺·恩格尔.结构体系与建筑造型.林昌明等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 [日] 矶崎新.反建筑史.胡倩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 [法] 加斯东·巴什拉.空间的诗学.张逸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 [英]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王骏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 [英] 理查德·韦斯顿.材料、形式和建筑.范肃宁,陈佳良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 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 [挪] 克里斯蒂安· 诺伯格—舒尔茨.西方建筑的意义.李路珂,欧阳怡之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 [美] 柯林·罗,罗伯特·斯拉茨基.透明性.金秋野,王又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 [美]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张钦楠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 [美] 肯特·C·布鲁姆,查尔斯·W·摩尔.身体,记忆与建筑.成朝晖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 [意] L·本奈沃洛.西方现代建筑史.邹德侬等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第二版) 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 刘悦笛.视觉美学史——从前现代、现代到后现代.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
- 罗福午,张惠英,杨军.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及案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 日建设计集团.环境建筑的前沿 日建设计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 Richard C. Levene and Fernando Marquez Cecilia.1987—1998雷姆·库哈斯.林尹星等译.台北:惠彰企业,2002.
- [英] 塞西尔·巴尔蒙德.异规.李寒松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 沈克宁.建筑现象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8.
- 陶东风,周宪.文化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 [英] 托尼·亨特.托尼·亨特的结构学手记.于清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 [德] V. M. 兰普尼亚尼.哈特耶 20世纪建筑百科辞典.楚新地,邓庆尧译.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 [德] 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李伟,郭东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 [德] 威尔弗利·柯霍.建筑风格学 欧洲建筑艺术经典——从古典到当代.陈滢世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 [英] 休·奥尔德西-威廉斯.当代仿生建筑.卢昀伟等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 [西] 伊格拉西·德拉索—莫拉莱斯.差异——当代建筑的地志.施植明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 [澳] 约翰·哈特利.文化研究简史.季广茂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
- [日] 斋藤公男.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展望——空间结构设计的过去·现在·未来.季小莲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 [日] 增田一真.结构形态与建筑设计.任莅棣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 周诗岩.建筑物与像——远程在场的影像逻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 [日] 深泽义和.建筑结构设计精髓.刘云俊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 [日] 原口秀昭.漫画结构力学入门.林晨怡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 [日] 末益博志,长嶋利夫.漫画材料力学入门.滕永红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 [英] 萨慧兰·莱尔.结构大师:构筑当代创新建筑.香港日瀚国际文化有限公司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 [日] 冈村仁等.充满生机的技术 激活建筑的结构设计.邹洪灿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 20世紀建築研究編集委員会.20世紀建築研究.东京:INAX出版,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