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可以永远年轻,但可以变得年轻

继巴黎的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之后,1956年,里昂美术馆也决定在夏季举办我的个人作品展。展览的标题就定为《勒·柯布西耶》,没有多余的赘述,正如前些年在这里举办的毕加索展、莱热展、雷诺阿展、博纳德展和库尔贝展。

那几次均为绘画展,而此次展览所针对的是绘画,是雕塑,是建筑,是城市规划;这各方面的作品作为整体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分母——造型。它们都是“造型事件”,它们都是“富于诗意的事件”。种子早在50年前播下,但它只是在最近方得以自由快乐地伸展。因为,在我们这个世纪,在那些“工作的组织者”眼中,不是要你“多才多艺”,而是要求你“术有专攻”。那么,现在必须作出判断:

  • 通过形体、色彩和韵律所体现的富于诗意的现象,究竟是彼此分散的孤立的动作,还是相互关联的统一的行动?
  • 建筑、雕塑和绘画,或者说,形体、构图和色彩,它们究竟是不相调和的,还是步调一致的(同时,交响)?
  • 人的一生之所以得到承认,是因为他赞美了马桶、浴缸和水龙头(著名的“功能主义”,于此,该词绝非首创),还是因为他在生命的历程中,以人们称之为“艺术”的媒介,触及了未知的存在?

“艺术”,字典中这样解释:“做事的方式、方法。”建筑、绘画和雕塑的问题就在于认识一座房子、一幅画或一尊塑像是如何完成的。这便是一切问题的关键,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En architecture, en peinture, en sculpture, la question est d’ apprécier comment une maison, un tableau, une statue sont faits pouvant être aussi mal faits que bien faits. Et toute la question est là-dedans et rien d’ autre.)

是的,我们已经达到机器文明的沸点。少有远见卓识之士,却总有人争抢着发表声明:“明天一切都将秩序井然。”明天?时针走过12格之后?

在最近一次航空旅途中,我在我的小本子上记下了3本书的标题,它们分别为3位出版者向我预约的书稿,反映了我在不同时期所获得的认识:

1.一个世界的终结:解脱
2.最终的发现:谜底
3.不可言喻的空间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个人可以呼吸——他要承担各种工作,他要尝试各种创造,他表演着不可抗拒且无懈可击的杂技,关乎比例、关乎功能、关乎目的、关乎效率;在马戏场内,观众屏住呼吸注视着他,人们想看看这个人以他那危险的跳跃方式是否可以走到紧张的悬索的另一端。为此,他要日复一日地训练自己;为此,他要戒除千种无效的,甚至会将人引入歧途的动作。但这些都不重要,人们只关心一点——他是否达到目标,到达悬索的另一端,到达对面的吊杆!这是浸透了冒险的命运,每天24小时,日复一日,每天都要完成必需的训练:不偏不倚的目标、规律持久的努力、精确到位的动作、准确地把握时机、始终保持平衡的状态……如果不是因为其中的刺激令人兴奋,这实在是一项难以忍受的工作。任务总是接踵而至,但每一项新的任务都是对先前疲劳最好的补偿与休息。小姐们,女士们,先生们:当一切都已完成,无论报酬与否,是赚是赔,最终你将发现:那既定的目标将引发一种情感,如此强烈,如此有力(一次又一次——良辰吉日),我们只能称之为“不可言喻”——这个词指示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但奇怪的是,它却无法用确定的语言来表达(为什么?我问自己)。

我的口气多少像一位哲学教师,但这完全出于坦诚。当一个人已年届古稀,应该允许他在生命的历程中略近明达,这生命的历程-开篇已述及——始于一粒自开端(何处?如何?因何?)便已萌发的种子,它自觉地提出和规定了一种行为的准则。

这是应得的,在垂暮之年处处引来不必要的谩骂,尤其遭到那些“艺术绅士”,甚至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痛斥–他们实在是觉得这过于复杂了。

显然,问题是通过“错综复杂”达到“简单朴实”;历经生活的磨砺,追逐狂热的梦想——没有人可以永远年轻,但可以变得年轻。

勒·柯布西耶
1956 年 9月 21日,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