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建筑洞口构造的发展

原始社会(洞口由屋盖转移到墙体)

顶部排烟通风口由椽、柱交接的节点移至前坡顶端(A061)

  • F37 出入口有门道,略呈踏跺四级。(A062)
  • F39南部入 口处排列有柱洞,说明门限甚高,以至需要内设木骨。(A067)墙体甚矮,门依然开在屋盖上
  • F24人口宽敞,但门内外均未发现缓冲处理或遮掩结构的痕迹,看来门口似乎已釆用不固定的掩闭设置,按民族学材料,可能为苇编的帘、席或枝条编笆之类的档板
  • 半坡稍晚的建筑遗址,如F2、F3、F22、F26、F27、F34等中部塌落的草筋泥防水凸棱,可以证明顶部设有排烟通风口。据此可以推测,半坡早期如F37一类的顶尖上已有排烟措施(B036)
  • 遗址中部一带保存的草筋泥凸棱残段,特别是尽端残段,证明这一类凸棱并不是环起来的“弧状屋脊”,而可能是屋盖南坡上排烟通风口的防水边椽。(B027)。
  • 半坡F37门道前方,为防止雨水倒灌,有低矮如门限的土埂。(B022)
  • 半坡F22复原图(B037 A070)
  • 半坡F3复原图(B028 A071)
  • 有窗圆形陶屋模型(B029 A109)

夏商

  • 甲骨文门户 (A125、A178)

楚郢都三十号宫室建筑遗址、湖北潜江县“放鹰台”东周宮殿基址(A237):铜门环铺首(A304)

周代之若干大型铜器之器身均已具有房屋建筑之形象(A242)。如西周早期铜器兽足方鬲之正面中央辟一双扇版门,门之两侧各置附十字棂格之低矮勾阑一段。其余三面中部开矩形之窗,棂格亦采用十字形状。

窗之形式有十字棂格、多层错置之矩形小洞窗(战国铜屋两面山墙处)及四角附斜出线之矩形窗(单独或四联、见于铜器及墓中椁壁)等。(A310)

秦汉代(已基本成熟且已定型)

秦铜车 推窗与双扉门(A379)

湖南长沙市象鼻嘴西汉一号墓(A452)

西面中央辟一双扇木门,高1.9米,宽2.8米。每扇门由厚0.2米,宽度为0.88米与0.5米之木板二 块拼合而成,是为我国现存最早与最完整的小木作版门实例。

陶屋明器(A487)

仓屋明器(A521)

门已知有板门、栅栏门。前者见于木椁基中,后者见于成都出土之住宅画象砖。依当时习俗,有两爿门扇的称“门”,一扇的称“户”,二者均见于墓葬。窗有棂条窗、百页窗(湖北云梦县癞痢嫩汉墓出土陶屋)、菱格窗、支窗、横披等。其中以直棂窗和菱格窗为多见。窗孔形式在常规情况下都采用矩形或方形。三角形窗仅施于厕所或山墙尖之通风窗。

木构之版门实物,在汉代之中、大型木椁墓(如江苏仪征县烟袋山、高邮县神居山、湖南长沙市象鼻嘴)内,常有双扇或单扇门发现。以象鼻嘴西汉#1墓为例,其外椁之双扇门,每扇都由两块高210厘米,厚20厘米,宽度分别为88厘米及50厘米之木材并合而成,其间并施以长椭圆形暗梢。门扇一侧加工呈半圆形,且上下均出门轴,以分别插人上方之门楣及下面之地梁内。同墓之内椁门与外回廊之单扇门一“户”亦用相似做法,仅门扉之宽、厚有所差别而已。

墓中木构之棂窗大多施直棂板条,仅个别用横棂,后者例见湖北云梦县睡虎地西汉39号墓。(A537)

门窗:建筑中所置之门,以版门为最常见,门上施铜铺首,但未见门钉。石墓中之门扉上,除刻铺首外,另镌有神人(伏羲、女娲…)、神兽(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凤、熊…)、拥簪门吏…等形象。其于大型木椁墓中出土之木质版门,表面均未髹以油漆或其他涂料,估计当时实际生活中之门户不致如此。
窗之棂格,有直棂、卧棂、斜方格及锁纹等多种。前二种亦见于木椁墓中。据文献其琐文涂青者,为天子之制。如《前汉书》卷九十八·元后传:“曲阳侯根骄奢,僭上赤墀青琐”。《后汉书》卷六十四。梁冀传:“柱壁雕镂,加以铜漆。窗牖皆有绮疏青琐”。夏候惠《景德殿赋》亦有“若乃仰观绮窗,周览菱荷…”之语。另《西京杂记》又载昭阳殿中,“窗扉多是绿琉璃,亦皆达照毛髮,不得藏焉”。不审此绿琉璃为何物?由汉墓中曾出土浅绿色之玻璃器揣度,可能即是此类物品。其来源恐出自西亚,经由丝绸之路传来中土者。(A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