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上海艺术中心丁乙楼︱大舍建筑

THE ARTISTIC ARCHITECTURE︱Atelier Deshaus

得益于建筑师与艺术家的跨界合作,脱胎于旧毛巾工厂的雅昌上海艺术中心成为融合了建筑与艺术美感的又一新鲜范例。通过改造和重组,工业气息和使用功能亦于此过程中各自获得了全新的存在空间。

“顺便简单弄一下”

雅昌(上海)艺术中心位于上海嘉定区嘉罗公路1022号,建筑面积2.2 万平方米,历时两年打造完成。我们与这个项目的结识有那么一点非正式。其实雅昌集团最初邀请我们做设计的是另外一个粮仓的改造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那个项目迟迟没有启动。正巧在这期间,雅昌决定将其上海总部由张江高科技园区迁入嘉定,租用原来上海毛巾十六厂的厂区,于是请我们来规划、整理一下空间。

雅昌集团原来的上海总部只有3 000平方米,而新规划的嘉定雅昌艺术中心的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两者相差6倍之多。在一开始,雅昌似乎并没有预期在该项目的改建上投入太多,按他们的说法,请我们“顺便简单弄一下”,然而随着设计的推进,他们对未来如何使用这个厂区的思路也在不断地调整,对产能容量、园区面积、设备投入等的设想都在发生变化,甚至对现有园区的功能设想也在不断调整,例如加入艺术展示馆等。考虑到原场地主要是生产车间,我们本来以为只需要进行总体规划,理一理外部空间和建筑立面,没想到后来一点一点被带到更深入的改造设计中。如果不是因为和业主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关系,我们也许不会接手这样的案子,因为这样的改造项目真的非常耗神,而且能在设计上有所作为真不是那么的容易,这也和业主的期许有关。然而目标与标准的不断调整既给设计过程构成了阻碍和难度,同时也出现了潜在的机会。

大型的“家庭装修”

总是会有人问你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其实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寻找设计的机会吧,说的无聊一点也可以叫“改造、重组与再生”——这可以描述任何一个改造项目。面对一个其实并没有太多空间特点的普通厂区,要置换为新的功能,“改造、重组与再生”是一个必然结果,关键在于改造的方法,这也是在不断深入的设计中逐渐形成的。所以这个项目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我们并没有试图通过建筑表达什么特别的概念,而是像替雅昌做一个大型的“家庭装修”一样,一点一点地改造了整个厂区,认真、体贴地照顾每一处设计,少一点花费,能保留的尽量保留。幸运的是最后业主对改造后的空间还挺满意,大家的合作过程也甚是愉快。

已建成的雅昌艺术中心由艺术书籍印制中心、设计中心、摄影复制中心、雅昌艺术网、首创图书馆式艺术书店、艺品陈列展示区以及雅昌艺术馆、咖啡馆(丁乙楼)这8幢形象各异的主体建筑群共同组成。整体的改造以最大限度利用原有空间为原则,充分考虑建筑的便捷性和经济性,以及原有工业空间的尺度、氛围与新的使用空间的结合。园区场地原为上海毛巾十六厂,普普通通的一个解放后逐渐建成的旧厂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建筑如大跨度结构的厂房,但厂区的一些工业建筑如污水处理房、锅炉房又确实带有显著的功能性特点,这些特点源于原建筑的特殊功能。虽然现在这些功能已经丧失,但这些建筑特点被携带到新的功能性空间里,如艺术馆、咖啡馆,产生了意料之外的效果,这也许可以理解为一种历史性与现代性的结合,或者更恰当地说,我想这就是城市更新过程中当代性的一种表现吧。

丁乙楼

园区中最浓墨重彩的莫过于“丁乙楼”了。丁乙楼原来是毛巾厂的污水处理房,业主最初的设想是将其直接拆掉,平整场地并辟为中心广场,我们却一眼就发现它在结构与空间上的独特性,几经建议才有了最终保留并对其进行改造的结果。当我建议业主将这座污水处理站重新设计为咖啡馆、书店和书籍展示厅的时候,也许建筑师的工作已经完成大半,因为结构与空间已经在哪里了,剩下就是如何处理建筑构件表面的问题。旧建筑表面都是褪了色的涂料,破旧污损的地方是一定要清理并更新的。一般建筑师,至少就我而言,对于表面装饰是有一种特殊的微妙态度的,通常会拒绝过度装饰新建筑,但此处似乎又需要一个足够的装饰来与旧有形态拉开距离。考虑到雅昌是以艺术印刷见长的企业,雅昌艺术网更是和艺术家有着非常密切的往来,于是我们就建议业主找丁乙先生来合作建筑表面的装饰层。因为丁乙的艺术创作天然具有重复性装饰图案的色彩,所以我们就建议丁乙先生设计一些瓷砖,最后丁乙总共拿出了38款他的经典十字图案,烧制在瓷砖上,随机粘贴。墙面、地面、天花板满铺的瓷砖让这个建筑焕然一新,同时,建筑原本的工业信息却仍存在于空间之中。

这个建筑可以算一种跨界合作,但其实是丁乙跨界进入建筑而不是我跨界进入艺术创作。对跨界我一直持谨慎态度,觉得不能为了跨界而跨界,而是要看跨界能带来什么。跨界的确可以产生新的可能,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也必须分辨新可能性的价值所在。比如建筑师介入家具和产品设计,那么建筑师从何种角度能为产业设计带来新的能量会是我所关心的话题。最近我也做了一点椅子以及展览装置的设计,还是比较关注设计最本质的一些问题,像材料的连接、家具与身体的关系等等。具体到“丁乙楼”,因为有了艺术家的参与,建筑凭借它独特的外饰面叠加上原有的污水处理站的水斗造型,形成了别样的空间氛围,为整个园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视觉刺激。建筑的表面以艺术的方式充满了细节,建筑在此的确已经成为了艺术的建筑,拥有了足够的感染力,空间中的每个人都因为这种独特的空间感受而心情愉快。

建筑表面

对这样的结果,我们在设计之初也大约是预计到的,然而尽管如此,回想设计之初对于处理表面覆层的顾虑仍然记忆犹新。这也令我有机会重新思考建筑的生成——亦即它的建造过程——与其外观之间的关系。莱瑟巴罗和莫斯塔法维在他们合著的《表面建筑》(Surface Architecture)一书中说:“一旦建筑表皮(skin)独立于建筑结构,它便可以像一块帘幕或是布料悬挂在建筑上。从此,结构与表皮(skin)的关系便成为建筑生产中一个念兹在兹的问题,二者的竞争一直延续至今。建筑表面(surface)正是这一竞争的不二所在。”

在这个建筑中,丁乙十字图案的瓷砖显然不是《表面建筑》一书中所讨论的“重力/结构”层面的“非建构”表面,因为它既不是“掩盖”,也不是“揭示”抑或“再现”;它也许可以算进“象征”层面,它似乎摇摆在森佩尔的文化“覆层”和文丘里主张的“在内容和形式上皆独立于建筑”的“贴饰表面”之间或者兼而有之。如果说丁乙十字图案这一非物质性“材料”令这个污水处理房的改造抵达了某种“艺术的氛围”,那么的确,原本用于污水处理的污水漏斗在这一覆层下被陌生化了,出现在咖啡馆里成为有助于桌椅围合的一个空间限定之物。

至少在操作的层面,这也许可以算作是建筑与艺术相融合的项目。改造后,雅昌(上海)艺术中心已成为嘉定区重要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以及华东地区的艺术新聚集点和新旅游景点。由于艺术馆、迷你诚品书店模式的引入以及陆续开展的艺术展览等活动,嘉定区已将其作为文创产业的重要案例进行推广。这些空间及其活动策划,都是在厂区改造过程中,建筑师、艺术家与业主共同交流的结果。而“丁乙楼”的丁乙十字图案瓷砖的使用,显然强化了雅昌艺术中心作为文化产业项目的象征性,建筑师是实现这一象征的共谋者。